本网讯 近日,学校美术学院教师杨德永的学术成果登上国家级权威媒体《光明日报》,其研究观点在“昆仑石刻”学术争鸣中引发广泛关注,展现了学校教师在金石学、考古学领域的研究实力。
8月1日,《光明日报》第8版“学术争鸣”栏目刊发杨德永的学术文章《“昆仑石刻”年代新证——兼论“廿六”“卅七”释读之争》。文章聚焦今年6月青海新发现的秦始皇遣使“采药昆仑刻石”这一考古热点,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仝涛教授提出的“廿六年”断代结论展开学术商榷。文章立足秦简篆书风格、秦代军政背景双重维度,系统论证“卅七年”断代说的合理性;同时结合蒙恬西征史实,指出秦朝势力已深入河源地区是秦始皇遣使昆仑采药的重要前提。通过细致辨析石刻篆法特征与刻痕细节,进一步夯实了“卅七”释读的可信度,并对遣使行动的历史时机作出深度解读,为该考古热点提供了全新研究视角。
8月25日,《光明日报》头版推出“昆仑石刻”学术争鸣总结性报道《这个夏天,这块石头,这场争鸣——“昆仑石刻”学术争鸣阶段性回眸》,文中专门引述杨德永的学术观点。他认为:“石刻之争之所以成为现象级事件,在于它创造了历史阐释的公共场域,当千万普通人以考古眼光审视历史时,学术传播和讨论的状态,与以往相比有了巨大改变。”
长期以来,杨德永扎根潍坊金石学文化沃土,传承乡贤陈介祺先生的金石研究精神,依托学校人文社科学术平台潜心钻研,撰写数十篇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推文,持续推动金石学与考古学科的跨界交流。此次研究成果获《光明日报》聚焦,既是对其个人跨学科研究能力的认可,也为学校金石考古相关研究方向积累了实践经验,为学校人文社科领域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。
(文:王梦琪 编辑:庄梦琦 审核:边洪燕)
_Weiyuan news
微信公众号
潍院小程序
Copyright © 2005- 版权所有:拉斯维加斯网站 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0792号 鲁ICP备05002384号-1